• 公司新闻
  • 【航海初体验】在海浪与星光里,读懂“同舟共济”的分量

    三个月航海记

      大家好,我是延安职业技术学院25届航海毕业生杨一龙,目前就职于天津市惠通海员管理服务有限公司,在泰昌轮上任职甲板实习生一职。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初次上船的体验和感受。

    图片




    一、从“晕船的慌张”

    到“与海共生”的从容

      刚踏上船的那几天,大海给我的“见面礼”是持续的摇晃——走在走廊里像踩在棉花上,连吃饭都得扶着桌子,夜里听着海浪拍船的声音,总担心自己会被“晃”到海里去。海浪像是故意给我这个“陆地生物”下马威——船身轻微的起伏都能让胃里翻江倒海,连看仪表盘都觉得在转。但现在我再站在甲板上,海风裹着咸湿的气息扑过来时,反而能分清是涨潮前的“温柔风”还是要变天的“较劲风”。

    图片

      站在甲板上,最先被震撼的是视野——天和海在远处连成一条线,没有尽头的蓝铺展开来,云朵像被风吹散的棉花糖,低低地悬在头顶,仿佛伸手就能摸到。船身轻微晃动时,一开始可能会有点晕,但适应后反而觉得像被大海轻轻摇晃着,很奇妙。

    图片

      最惊喜的是海上的晨昏:清晨天没亮就爬起来看日出,橘红色的光把海面染成融化的糖浆,远处的浪花像撒了一把碎钻;傍晚收工后靠在栏杆上,夕阳把云层烧得通红,将海面染成金红色,连船的影子都在水里拉得老长。浪花翻涌时像碎掉的星星,那种壮阔感是在陆地上永远体会不到的。夜里更有意思,没有城市的光污染,抬头就是铺到天边的星星,甚至能看到银河横跨在天上,偶尔还能看到流星,海浪拍打着船舷的声音成了天然的背景音,安静又治愈。那一刻觉得三个月前的“晕船阴影”早就被大海的浪漫冲没了。

    图片

      现在,我已经能从船身的晃动里分辨出是平稳的涌浪还是调皮的碎浪,站在甲板上时,海风裹着的咸湿气息不再是“陌生的味道”,反而成了工作间隙的“解压剂”。清晨看第一缕阳光把海面染成金箔,傍晚数着归巢的海鸟掠过船尾,甚至连夜里被甲板上的脚步声吵醒,探头看到满天繁星压在海面上的样子,都成了独属于海上的浪漫。原来在海上,时间好像过得很慢,又好像因为太专注于眼前的风景,不知不觉就溜走了。这种脱离陆地束缚、被大海包裹的感觉,大概就是航海最独特的魅力吧。

    图片

      三个月,我好像慢慢学会了和大海“相处”——它有壮阔的温柔,也有需要敬畏的力量,而我们就在这种平衡里,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。




    二、工作

    严谨里藏着的“手把手”温暖

      船上的工作节奏像钟表一样准:每天的设备巡检、数据记录、航线核对,前辈们总说“海上无小事,一毫米的误差都可能出大问题”。一开始我总是手忙脚乱,记不住繁杂的操作流程,师傅们却从没不耐烦。

    图片

      印象最深的是有次值夜班,他说:“你们学生来这儿,就是来学本事的,犯错不可怕,怕的是不敢学。”船上的工作从不是“单打独斗”。每天的工作流程里藏着前辈们十几年的经验。

      上个月有次紧急演练,船长说:“演练就是让你们犯错的,真遇到事,就知道该怎么应对了。”那一刻突然明白,船上的“严格”,其实都是裹着关心的保护。




    三、团队

    在有限的空间里,装着无限的热乎气

      船上的氛围比想象中热闹得多。虽然大家来自天南海北,但一到饭点,食堂里总是热热闹闹的。对我们,大家更是把“培养”刻在了日常里:前辈们轮着讲经验;靠港时遇到复杂操作,师傅们总会喊“新来的过来看着”;甚至连写报告的格式,都有人一笔一划教。这种“不藏私”的热乎气,比船上的暖气更让人踏实。




    四、三个月的答案

    海教会我的,不只是航行

      来之前总以为航海是“孤独的冒险”,现在才懂,它更像一场“抱团的成长”。我们在摇晃的船舱里互相扶一把,在深夜的甲板上分享一包零食,在遇到难题时围在一起想办法——这些比任何技能都更珍贵。

    图片

      大海依旧辽阔,但我不再觉得它遥远。因为身边这群人让我知道,只要大家在一条船上,再大的浪,也能笑着闯过去。三个月航海记,是从晕船小白到渐入佳境的蓝色成长日记。走在陆地上踩实地面的感觉很奇妙,但回头看到停在港口的船,又会觉得那才是这三个月里最踏实的“落脚点”。


      三个月的海上生活,教会我的不只是看海图、认设备,更多的是在广阔天地里,一群人互相扶持着往前走的力量。大海依旧辽阔,但心里的“方向”,好像越来越清晰。


    图片

    下一篇:这是第一篇

    下一篇: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

    天津市惠通海员管理服务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