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秀奖获得者
——机舱实习生 申一君
踏入机舱的那一刻,轰鸣的机器声裹挟着热浪扑面而来,错落的管线如钢铁脉络延展,仪表闪烁的灯光恰似律动的音符。作为一名机舱实习生,我在这片“钢铁丛林”里,聆听着海洋与安全交织的交响,迈出了航海生涯的第一步。
记得第一次独立巡检,我攥着师傅给的“听、摸、看、闻”口诀,像捧着通关密令。走到辅机旁,指尖刚搭上轴承,便觉一丝异样——温度表数值正微微颤动,超出日常记录的阈值。手心瞬间沁出冷汗,脑海里轰然响起师傅的话:“小异常藏着大隐患!” 我猛地抓起对讲机:“辅机轴承温度异常!”
师傅赶来时,额角的汗珠比我还急。一番排查,竟揪出冷却水管路的轻微堵塞——若再晚半小时,极可能导致辅机过载停机。他拍着我肩膀笑:“今天你救了辅机一命!” 那一刻,我懂了:机舱的安全,藏在每一次专注的巡检里,藏在对“异常”的零容忍里。
我记得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,在机舱工作不懂的千万不要乱碰,万一出现问题,后果不堪设想。记得我第一次去起揽机,师傅跟我说了好多,第一步先把油补到2bar,然后再起揽机,起来之后继续补油。可真轮到我去的时候,明明记着步骤,但还是很紧张,就害怕自己做得不对,后来师傅过来了,我紧张的心,慢慢的平复下来。先补油,起揽机,后补油,看着压力,我不敢相信,我居然把揽机起来了。事后师傅看出了我的迟疑,安慰道:“第一次在机舱一个人干难免都有点紧张,不过要自信勇敢一点。”
机舱里的操作,像与钢铁巨兽跳双人舞,一步错,便可能摔得粉身碎骨。有一次学换油泵密封件,我急着动手,早把“先泄压”的叮嘱抛到脑后,师傅突然按住我的手腕,声音骤沉:“热油喷出来,能把脸烫熟!”
他带我重新穿戴好防护手套、护目镜,一步步演示:关阀、泄压、挂牌警示、拆解安装……动作慢得像教学片,却让我看见“规范”的重量——它不是冰冷的条文,而是裹在劳保服里的安全感,是师傅掌心传来的温度。后来,我把这些步骤抄在随身笔记本上,每次操作前默念,如同奏响安全的前奏。
最难忘的还是那次机舱消防演练。警报骤响时,我的心跳几乎冲破胸膛,跟着团队冲向模拟着火点,师傅却突然喊:“先断电源!” 我这才惊觉,自己差点抱着灭火器就冲——若电路没断,灭火瞬间可能引发爆炸!
演练结束,船长盯着我们的眼睛:“今天慌得越厉害,真遇险时越要冷静。” 这话像重锤砸在心上。原来,安全不仅是知识,更是刻进肌肉记忆的反应,就像交响乐团反复排练,才能在舞台上完美合奏。机舱的应急演练,练的是“本能”,护的是性命。

现在我愈发懂得了这个节日的分量。机舱里的我们,或许没有甲板眺望海天的浪漫,但守护设备轰鸣,就是守护航行的脉搏。每一次巡检的专注、每一回操作的规范、每一场演练的较真,都是在为“和谐无扰”的航海梦添砖加瓦。
作为机舱新苗,我在安全的律动中成长:懂得小疏忽能酿成大事故,明白规范是航行的基石,更触摸到海员群体对安全的执着——这是职业责任,更是对海洋的敬畏、对生命的守护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