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秀奖获得者
——机舱实习生 武杜康
一、初入机舱
当我第一次站在轮机舱的入口,扑面而来的热浪和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让我不自觉地后退了一步。李师傅笑着递给我一副耳塞:"欢迎来到船舶的心脏,小伙子。"那一刻,我还没意识到,接下来的每一天都将是一场关于安全的心灵洗礼。
二、工具
工具箱里那把刻着"安全第一"的梅花扳手,是轮机长传给我的"见面礼"。每个使用过它的前辈都在手柄上留下了独特的磨损痕迹。上周排查隐患时,扳手在某个阀门前突然"咔嗒"一声——这个细微的手感变化让我发现了一个即将松脱的法兰。轮机员们说得对,好的工具会"说话",关键是要学会倾听。
三、洗滤器
第一次独立完成滑油滤器清洗时,我差点漏装了一个密封圈。是油污中那个几乎看不见的压痕提醒了我。现在每次拆检设备,我都像考古学家一样仔细观察每个零件的"生活痕迹"。那些油渍的分布、磨损的纹路,都是设备想要诉说的安全故事。
四、演习
第一次参加机舱失火演练,我对着模拟火源喷光了整个灭火器。烟雾中二轨却鼓掌:"好!现在记住这个错误值多少钱。"他带我们计算:释放一次CO₂系统意味着全船断电、货损、延误……每个错误动作都贴着价签。现在我们的训练手册最后三页全是"错误案例集",那些被荧光笔标黄的失误,比操作规程更令人刻骨铭心。
五、午夜凶铃
永远忘不了第一次独自值班时,突然响起的燃油泄漏警报。我的手抖得几乎按不对消音按钮,对讲机里传来轮机长沉稳的声音:"深呼吸,按我们演练的步骤来。"当我终于找到那个松动的接头时,才发现泄漏量其实很小。但师傅的话让我铭记至今:"在海上,小问题往往是大事故的种子。"夜班时,我喜欢在巡检路线上稍作停留,观察月光透过舷窗在设备上投下的光斑。这些银色的标记点,就像大海为我们标注的安全检查站。
值此海员日,我要感谢轮机舱里每个生锈的教训、每滴汗水的警示。正是在与这些钢铁巨人的朝夕相处中,我逐渐理解了安全的真谛:它不在应急手册的条文中,而在我们日复一日的敬畏与专注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