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船员投稿】“海悦”轮主机缸套、活塞令磨损浅析
引言:海悅輪于2017年3月日本大島船廠製造,主機型號為KAWASAKIMAN B&W 5S50 ME-C8.2 (DERATING),M.C.O.5650KWx108rpm、N.O.R.(77.1% MCO)4335KWx103.0rpm 燃油耗油率159.3g/kwhat NOR,燃油使用範圍380cstat 50℃-2.0cst at40℃,主機吊缸檢修週期為16000h,下面就主機运行中NO.3缸发生故障予以分析和说明,請參考
NO.3 缸活塞令表面磨损情况
NO.3 缸套磨损情况
活塞头部环带左后部沉积物
清洁后的活塞头
活塞令换新
三、原因分析
1.一般来讲,缸套的磨损分类为:
-
腐蚀磨损:低温腐蚀,在第一道活塞环处磨损最大,因此处酸最多、润滑油膜最薄。
-
颗粒磨损:特征是沿缸套内圆表面或活塞令的表面有纵向的直线划痕,肉眼可见,有手感。
-
粘着磨损:一般出现在磨合期(缸套与活塞环)和长期运转后(几千小时)(缸套、活塞令与活塞裙部)。特点是:沿运动方向出现条纹状的磨痕,有时伴有暗红色或发兰色(氧化物),磨损率高。其磨损机理为:粘着——粘着点剪切——材料转移——反复作用后脱落,形成磨练粒。
低温粘着磨损—相对运动速度不大(0.5~0.6m/s)而法向载荷较大,摩擦表面温度在100~150度之间。接触点粘接——产生塑性变形而硬化(强度大于摩擦副中较软金属的强度——因相对运动而被剪切。表面层和基体的金相组织和化学成分均无明显变化。
高温粘着磨损:--相对运动速度很大而法向载荷较高,接触点的瞬时温度很高——表面金属发生软化并粘结在另一金属表面——沿运动方向形成裂口和凹穴。表面层的金相组织和化学成分均有明显变化。磨屑呈薄带状,厚度较低温摸粘着磨损厚度小。
粘着磨损形式:
名称 |
发生剪切部位 |
表面破坏程度 |
轻微磨损 |
粘着面上 |
金属有极轻微的转移 |
涂抹 |
距粘着面不远的较软的金属浅层 |
较软的金属涂抹在较硬的金属表面 |
擦伤 划伤
|
较软金属的表层内 较软金属的表层内
|
沿运动方向产生细小拉痕 严重的拉痕
|
撕裂
|
较软金属表面深层处
|
表面被严重撕裂而显得很粗糙和有明显的变形
|
咬死
|
粘着强度高,粘着面积大,剪切应力小,粘接点焊合而使相对运动受阻。
|
通常说的拉缸,也即粘着磨损为:柴油机运转时,活塞裙、活塞环和气缸套工作表面在异常情况下出现擦伤、划伤、撕裂和咬死的现象,分为轻微拉缸、严重拉缸(咬死),本船的粘着磨损属于“撕裂”粘着磨损。
2.影响粘着磨损的因素:
1)缸套与活塞令磨合不良:新造柴油机在制造厂台架实验时进行磨合运转,装船后还需进行磨合运转,船舶营运中摩擦副成对更换或只更换其一时,也需进行磨合运转。活塞环—气缸套良好磨合的标志:是环表面清洁光亮、无拉痕且活动自如。 磨合初期用不含碱性的纯矿物油,随后选用中度碱值气缸油,最后使用高碱值气缸油,按说明书调节注油率,转速由低到高、负荷由小到大、运转时间分配合理。
3.分析结论
PL=使用低硫油时的推荐的注油率g/PSh
P=当前的注油率g/PSh,我轮为0.74g/PSh即1.0 g/KWh
S:硫含量百分数
按含硫量0.5%的燃油计算,其注油率对应为:PL70=P-(1.5-S)x0.25=0.74-(1.5-0.5)x0.25=0.49g/PSh=0.67 g/KWh,考虑到此公式是基于BN70碱值为依据计算出来的,若换成碱值为BN57的气缸油,其注油率应为:PL57=70*57xPL,=0.82g/KWh。
船方按要求,结合扫气口检查(期间每次到港都要对缸套和活塞令工况检查均正常),逐步将主机基本注油率由1.0 g/kwh 调整至0.9 g/kwh ,并分别在注油率为0.96g/kwh和0.90 g/kwh时两次气缸残油取样送交化验室化验,化验结果均正常。
另外,所谓的基本注油率是平均工况下,确保安全和滑油经济性气缸状态,所获得的注油剂量,基本注油率是按额定功率、额定转速计算的,实际营运时的功率很少达到主机额定工况,而本船的运营转速102-103rpm使用功率仅为3800kw左右,约为额定负荷67%左右,经济航速下转速仅为95-98rpm对应功率更低。
因此,从缸套、活塞令工况检查、理论上和化验结果均表明,本船主机气缸油调节安全冗余很大,不存在因气缸油微调造成活塞令和缸套的异常磨损。
2020-3-15修船出厂后,主机换用了碱值为BN57气缸油,主机吊缸检修磨合后,气缸注油率又逐步调整至0.92 g/kwh ,而NO.3缸自2019-11-4韩国蔚山吊缸检修磨合后,其注油率一直保持0.9 g/kwh未变。2020-5-6 在美国巴尔的摩港检查缸套活塞令状况显示各缸状况均正常,详见五月度维修报表照片。
2020-6-16主机NO.3缸吊缸检修时各缸运行时间表及气缸注油率
|
|
|
|
|
1376 h |
3432 h |
3432 h |
1318 h |
1376 h |
主机气缸注油率 |
||||
|
|
|
|
|
-
综上分析,缸套、活塞环(及活塞裙部分拉痕)发生突发性粘着磨损原因为:
-
由于活塞头部环带120弧度范围沉积物(主要为过量气缸油的残余物钙基成分)存在,其和缸套产生紧密摩擦,导致缸套上的润滑油膜遭到破坏,活塞令与缸套之间形成局部干摩擦,造成缸套和活塞令的磨损,而活塞令在环槽中自由转动,逐步造成整个活塞令及缸套表面的粘着磨损。
-
燃油中CAT-FINES引起的磨损:
从活塞令的上下端面看,活塞令的上下端面明显存在“麻坑”这证明燃油中的磨损颗 粒卡在活塞令端面和令槽端面之间,造成环端面的“POCK MARKS”;一般颗粒磨损可在活塞表面形成垂直喇叭形沟槽刮痕,通常不会产生MICRO-SEIZURE“微咬”,但如果颗粒磨损的加剧,必然导致“过度微咬”也即SCUFFING粘着磨损产生。
-
2020/6/22道达尔比利时化验室对船方所取主机气缸残油化验结果表明:主机NO.3 缸P-Q指数高,其它缸的P-Q指数也较高,这使得在这些气缸残油样中的铁含量过高,建议检查燃油系统,改进燃油分离,保持燃油良好状态;NO.1、NO.3缸铬含量过高,表明活塞令及槽等的铬涂层磨损增加,本人认为这主要由于燃油中CAT-FINES等颗粒进入活塞令环槽,活塞环及槽涂层磨损引起的;NO.3缸磷P和锌Z含量高,表明其盘根箱刮油令使得系统油进入了该缸的气缸残油样中,因此,需检查该缸盘根箱刮油令的工况。
结合化验报告及船方汇报,公司认为:主机NO.3缸套和活塞令异常磨损是由于燃油质量引起的,建议加强燃油的清净分离,保持燃油进机质量。
-
关于缸头上部的敲击声:因本船主机燃烧室设计是在缸头上部,排气阀座的位置恰在距缸头顶部1/3的位置,外部听起来好像是排气阀座处撞击,声音较为沉闷,并不是清脆的金属撞击声,2020-6-12换轻油后,直到根特港靠泊,敲击声一直没有发生:本人认为这种现象符合主机拉缸出现的特有异响“吭吭或哒哒”声,这种声音往往出现在活塞上死点位置,并随船舶状态而改变,换用轻油后,燃油的质量和燃烧获得改善,拉缸现象得以减轻,故异响暂时消失。
4.后续的工作
1)比利时根特开航近4天后,2020-6-21船抵立陶宛克莱佩达港,船方对NO.3缸活塞令及缸套进行了检查,发现缸套和活塞令又出现了磨损,故重新吊缸换新了该缸套。
截止到2020-7-31,该缸套换新后已运行557h,多次检查其磨合情况良好。
2)根据2020-6-22气缸残油化验报告,船方加强了对主机各缸的检查,在发现NO.4缸活塞令断令以及缸套局部磨损后,于2020.07.22对主机NO.4缸进行了吊缸检修,距上次吊缸检修时间仅为1894h。
-
吊缸后发现:第一道活塞令搭口处断掉约25mm、活塞头部环带存在45度弧度的沉积物并于缸套形成bore-polishing,缸套排烟侧偏前存在宽约30mm的纵向拉痕,见照片。
-
经分析认为:活塞令折断原因与令槽磨损变形有关;缸套排烟侧纵向拉痕与活塞头部环带沉积物、断令及燃油质量有关;活塞令表面垂直型沟槽磨痕与燃油质量有关。
-
修复:因船无活塞令备件库存,只好挑选出一道可以使用的旧令修复后换用在第一道,第2-4道令沿用原令。
从磨损现象看,NO.4缸套和NO.3缸套磨损相类似,此不赘述。
截止2020-7-31该缸已磨合运行44小时,期间两次缸套、活塞令状况检查,情况良好。
第一道断令
缸套排烟侧磨损情况
3)今后一段时间,船方仍会面临低硫燃油的使用,其特点是含有害物较多、稳定性较差及燃油质量不一,因此:加油前一定在油舱内加注燃油添加剂;按燃油化验报告及厂方要求严格控制分离温度和尽量低流量,确保燃油净化设备良好;每次抵港后对缸套、活塞令表面工况检查,视情况调整气缸油量,做好气缸残油定期及疑问化验;加强对喷油设备的拆检,保持主机燃烧工况正常。
匆忙起草,难免有误,请修改指正!
海悦轮轮机长:贾广信
活动奖励
恭喜贾广信轮机长
文章首次登载在公众号上
您可以来找我们领取奖励金啦!
期待其他的船员朋友们,
继续加入我们、踊跃投稿哦!